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艺术和设计学院相比,在我国目前美术学院的教程中,计算机美术的比重可以说微乎其微,即使在美术设计专业,计算机的使用,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的使用,也远远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变化需要。而要改变这一落后局面,教材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新技术和新观念的灌输,有赖于实用而有系统的教材,使高等艺术院校的基础和专业教育,逐步达到信息时代的国际一流标准。有鉴于此,我们编写了国内第一部计算机美术的教材,旨在架起艺术和科学之间的立体交叉桥,从思想认识和技术操作上,为连通信息高速公路奠定基础。它的主要对象是艺术学院的设计和视觉传达专业及计算机美术专业学生,同时可作为非设计专业学生选修应用计算机美术和设计软件课程的入门参考。考虑到美院学生文理科知识构成的现状,编写者对视象设计软件应用者并不要求计算机专业所需的大学数学和计算机程序语言方面的知识。但在全书结构中,编写者将强调存在于艺术与科学背后的若干基本原则。因为它们构成了这类教材的特色,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从技术方面看,与传统的美术教材相比,计算机美术的教材存在着一个特别严峻的问题。因为计算机美术是以计算机为技术前提的,所以它极大地依赖于该技术的发展。但作为教材,它越是突出技术性,淘汰率就越快。这是由一个信息产业的法则即“创造性破坏的供方节奏”决定的。我们看市场上的计算机制图软件手册,就会发现这个严酷的事实。计算机新技术的一往直前,会无情的抛弃所有旧的技术。当一本新手册替代了一本旧手册时,它同时就在等待被更新的手册所淘汰。介绍计算机美术的技术成因及其应用,其面临的命运是和设计和生产这些技术的信息产业家相同的。每隔一年半载,新产品就对旧秩序重新加以调整,形成一个个完全不同的局面。这一现实就对教材编写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必须具有远见卓识,了解时代变化的大势,通过不断地更新现有的知识,来显示新技术的巨大潜力。同时,也要求教材的使用者始终保持开放的头脑,重技术而又不唯技术。
从观念方面看,对那些想通过著书立说使自己“传之不朽”的作者,计算机美术类教材或许会使他们若有所失。但重要的是,这类教材常常有“开风气之先”的巨大功效。事实上,信息时代形成的全人类“开民智”的网络,正是体现了古今中外无数智士仁人的“不朽”理念,尽管每个“开风气”者自己只充当了这一美好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速朽”因素。信息处理技术和以前各个时代的技术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它是智能化的。扣住这个关键词,我们就足以自信,因为艺术家对于计算机的拟人化,必须有自己的发言权。无论是再现人的思想观念,还是表达人的个性和情感,艺术家,特别是视觉艺术家,能够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真正让计算机听从视觉艺术家的指令,就需要从学院教育开始。所以,我们对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都有一个基本的态度,就是把目的和手段高度地统一起来,用以更好地增进人类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计算机是一个不断“升级换代”但却始终不会定型的智能化工具。相比这一工具的发展,计算机美术更是一种新兴的视觉艺术门类。所以,我们对最新计算机信息设计艺术的介绍,正是通过更新旧的知识结构,并以自身的“速朽”,来象征计算机视觉艺术的“永生”的。这是因为智能化工具的存在形式决定了它会青春常驻,永远年轻。它是一门令人神往的交叉学科,充分地显示出科学技术的知识和人文艺术的智慧,尤其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产生难以预计的作用和影响。通过人类全方位的视觉交流,我们可以把过去与未来联接在一起,让历史永驻于瞬间之中。
(注:《创造梦境:信息设计与计算机美术》由洪再新、包伟民、梅宇编写,将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在近期内出版。)